浙江中公教育提醒您关注浙江遴选考试资讯:【浙江遴选考试:2022浙江台州市天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选调公务员(参公人员)3人公告】
【扫码加微信咨询课程|活动|考情】
因工作需要,根据有关规定,决定从全县选调部分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参公人员”)。
一、选调名额
本次选调单位为天台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系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选调职位为综合管理职位一级科员3名。
二、选调条件
选调人员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天台县范围内已登记备案且在编在岗的公务员(参公人员);
2.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年龄40周岁以下(1981年5月18日后出生),专业不限;
3.思想政治素质好,责任心、事业心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4.机关单位新录用的公务员或参公人员,应在同一机关单位工作满3年(含试用期),近两年考核称职及以上;乡镇(街道)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应在乡镇(街道)机关工作满5年(含试用期),近四年考核称职及以上;新录用公务员与招录机关签订最低服务工作年限的,按协议执行;
5.必须符合公务员回避有关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报名:
1.受到过诫勉或党纪政务处分的;
2.人事档案涉嫌涂改造假,或者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公务员身份等重要信息记载存疑尚未查清的;
3.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监察调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
4.有重大信访问题尚在查核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转任的情形。
三、选调程序
(一)报名和资格审核
1.报名时间:2022年5月18日8:00-2022年5月25日 24:00
2.报名方式:网上报名,将《公开选调公务员报名登记表》、本人身份证、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等报名材料(图片形式)发送至ttrsjbgs@163.com
联系电话:0576-83930588
3.报名要求:报考人员要如实、准确、完整地填写《公开选调公务员报名登记表》。对报名人员是否符合职位资格条件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方可参加考试。若选调计划数与符合报考条件的人数之比不足1:3的,相应核减该职位的招聘计划。
(二)考试
直接采用结构化面试方式,主要测试履行职位职责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岗位适应性等。面试满分为100分,合格分为60分,低于60分者取消选调资格。考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考察
考察根据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以1:1比例确定考察对象。着重了解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因考察对象放弃考察或考察结论不宜录用的,可在面试合格人员中按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
(四)确定选调人员
综合考虑考试成绩和考察情况择优确定选调对象,并在天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http://www.zjtt.gov.cn/col/col1683841/index.html)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五)办理转任手续
公示期满,对无问题或反映问题不影响选调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四、其他
未尽事宜,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负责解释。
点击下载>;>;>;
天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开选调公务员(参公人员)报名表
天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5月17日
原标题:天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开选调公务员(参公人员)的公告
文章来源:http://www.zjtt.gov.cn/art/2022/5/17/art_1683846_59084466.html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塘西村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给定资料】
塘西村正在给贫困户发放种鸡,前来领取种鸡的贫困户有的是病人,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有壮年劳动力。刚领完种鸡的小林说道:“还是挺无奈的,这些种鸡,不管你能不能养,都平均发下去。我想成批量的养殖,可每人15只,根本成不了规模啊。”村民们也抱怨道:“项目不行,干部、技术人员也逐渐撤走了,也没有什么人过来投资新项目了。”在山脚村,贫困户李叔一脸沮丧地说:“最早扶贫单位指导我们种辣椒。但在我们这儿辣椒并不行销,市场上货又多,价格跌得厉害,项目根本赚不到钱,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解读】
1.本则材料是关于扶贫内容。对于一些人什么都没有,没有被教育,没有就业,所以需要扶贫。
2.“根据材料概括塘西村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是近几年经常考的内容,扶贫属于民生领域的一个方面。
3.“塘西村正在给贫困户发放种……也有壮年劳动力”:鸡不是谁都可以养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情况不同,但是都发鸡,说明缺乏针对性。今后在遇到什么人都搞同样的事情,即缺乏针对性。
4.“刚领完种鸡的小林说道……根本成不了规模啊”:
(1)“都平均发下去”:说明没有针对性,搞平均主义。
(2)“我想成批量的养殖,可每人15只,根本成不了规模啊”:想开展养殖产业,但是难成规模。
5.“村民们也抱怨道……也没有什么人过来投资新项目了”:本来是帮助扶贫的,但是没有帮助到百姓就走了,说明缺乏可持续性/缺乏长效投入。
6.“在山脚村……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1)又存在问题,要求开展的项目与市场脱节,及与市场脱节。
(2)赚不到钱就是收益低。
(3)“不了了之”:仍然是不持续,没有长效机制,重复前文。
7.梳理:扶贫缺乏针对性、不可持续。扶贫措施脱离实际,搞平均主义,产业难成规模;帮扶项目与市场脱轨,人才、资金等缺乏长效投入,收益低。
【拓展】
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
1.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2.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
3.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解读】
1.民生考查最多,也最接地气、最散的,大家可能是最不会的。而且大纲改了后,要考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新思想的理论中,其中有一章是要满足老百姓对生活的向往,这一章就是对于民生的论述。梳理完就是这几个方面,首先民生很重要,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连着内需”即大家好了就能花钱了,花钱了就带动发展。
2.第一,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因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和未来。
3.第二,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因为一个人能立足于社会,最主要的是有稳定的工作。
4.第三,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5.第四,为了好好活着,改善人民健康,健康是衡量老百姓是否幸福的标准。
6.第五,最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拓展】
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读】
1.这是原文,以前认为政策理论很抽象、民生很大,但是民生是从生到死,就是与政府谈了一场“恋爱”。结婚时要有承诺和责任,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且出现生老病死时愿意扶持,让其给予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
2.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是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1)幼有所育:幼儿教育。
(2)学有所教: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3)劳有所得:就业。
(4)病有所医:医疗保障。
(5)老有所养:养老保障。
(6)住有所居:居住问题。
(7)弱有所扶:扶贫。
3.“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处是有层次的,层层递进。
(1)第一,要有获得感,无论多少,一定先给予,给了就会有收获感和获得感。
(2)第二,给的刚好是需要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就能感到幸福,但是幸福是虚无缥缈的,下一个瞬间可能就不幸福了。
(3)第三,要给实在的,让大家能体会和感受到的,这时就会有安全感。
首先,判断综合分析类型
一般常见的综合分析题分为解释型、评价型和启示型三种,我们需要判断题目属于那种类型,可根据提问的方式:
一、解释型的问法:谈谈你对一句话或者一个词的理解。
例如:阅读“给定资料7”谈谈你对其中画线部分“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
二、评价型的问法:谈谈你对某个观点/事件/变化等的看法/评价/评析。
例如:“给定资料5”中j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所开展的春联春贴专项整治活动,遭到网民质疑和民间舆论的抵制,请你对这一事件做出评价。
三、启示型的问法:根据某个成功事件,谈谈启示/可借鉴之处。
例如:“给定资料2”中,m农场的案例为新青年创业提供了哪些启示?
再按一定的逻辑顺序书写答案
解释型和评价型综合分析一般按照总—分—总的逻辑书写,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展开,启示型综合分析按照总分的逻辑书写即可。
一、解释型:第一步先对需要解释的内容进行解释含义、揭示本质。此时可从句子出处段联系上下文寻找解释含义的内容,或者拆分句子关键词,逐一进行解释。第二步对句子展开多角度分析。围绕作答对象找到背景、问题、原因、影响、表现等内容,根据材料确定。第三步围绕作答对象下结论或者提出对策。可写出总结性内容或者根据材料提出一两条对策即可,略写。
二、评价型:第一步先对作答对象进行评价,根据材料观点作出客观性的评价,切勿带太多私人感情,可简要概括作答对象。第二步根据作出的评价观点,找到可以支撑观点的理由进行分析。第三步围绕作答对象下结论或者提出对策。可写出总结性内容或者根据材料提出一两条对策即可,略写。
三、启示型:围绕作答对象找到可以借鉴的做法、理念等内容,可按照归纳概括的思路作答,按照“序号+宏观启示+具体启示”的逻辑书写即可。对做法的提炼需要注意普适性,即找到的做法是否适用在作答对象上。
综合分析能力是申论考试重点考查的能力,需考生在掌握归纳概括的做法技巧和方法之上对能力的一种延伸,学好综合分析对申论考试是很有帮助的。因此,请各位考生务必认真学习和掌握。
大纲剖析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描述:要求借助自身实践经验、生活体验、知识经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做出评估或权衡,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要求借助自身经验体验意思是在作答提出对策题时要求考生要结合题干中给定的身份和情景,结合生活实际给出符合现实实际的解决办法;要求对给定资料理解基础上也就是限定题型的作答范围;要求发现和界定问题,并对其做出评估和分析也就是要求考生需要明确找到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要求提出方案或措施也就是要求考生能够针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且对策要合情合理、具体可操作。
作答思路
提出对策时我们在把握提对策方向之外,还需要对策具备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也就是说要求对策能够切实解决问题、具备可以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思路、对策需要合理合情合法,符合法律要求、满足实际条件、遵循伦理道德等。具体提出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直接对策
材料中以观点型材料、权威观点口吻等形式明确、直接告知,解决题干中这一问题需要或可以如何做,有直接对策词提示的时候,可以直接摘取相关的表述,进行缩句、提炼即可形成答案。
(二)问题原因反推
材料中以问题形式进行描述,且反映出待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发生的原因,由此可针对原因进行反向描述,例如“造成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是关键路口缺少交通信号灯”即可反推对策“完善关键区域信号灯等交通基础设施”。
(三)成功经验/失败教训
材料中以某人、某地、某个企业、某个国家等实例反映出他们是如何针对题干中这一问题作出回应的,以及做出相关措施之后的结果如何。在作答时依然是寻找材料对象的具体做法,成功经验则正面总结其做法,失败教训则反面推导应对措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方角色和自身角色的对比,确定其对策是否符合自身的身份和情景,最后进行调整即可。
考生在备考提出对策题型时多从做过的题目中积累对策的规范描述,在平时做题时多积累对策词句,掌握常见对策的一般性表述,在对问题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提升有针对性地解决措施。
一、要求
1、简洁:作文结尾和开头一样不宜过长,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即可。
2、总结全文:结尾主要就是收尾,写作中大家尽可能要做到首尾呼应,因此我们在结尾时需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大家根据实际情况总结文章总论点或分论点都行。
3、升华主题:一个好的结尾,需要我们尽可能体现政治素养,因此我们可以联系当下时政热点对文章主题进行升华。
二、基本写法
万能名言+简要过渡+总、分论点(排比句式)+升华
e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是一日之功,只有我们坚持为民服务的初心,才能明确前进方向;只有我们持之以恒地奋斗,才能迎难而上;只有我们无私奉献的付出,才能服务好群众。让我们为铸就活力中国添色加彩。
三、可积累名言
想要作文有亮点,建议大家再写作时多用一些名人名言,结果一般起总结生升华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积累的某个领域的名言、或者是代表未来任务艰巨需要务实、打好基础等内容表述,具体入选: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下,始于足下。
2、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3、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江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6、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8、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9、登高,必先修其行;行远,必先修其近。
10、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11、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12、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4、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15、抬望眼,民族复兴前景光明;回首看,百年历程苦难辉煌。
16、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