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3-10-23 06:31:51 关注:18360次
列车飞速驶向前方,在梳理完招聘的要点后,我开始静静地思考我的本次出行,心中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字里行间里流露出心的感悟。再次踏上前往武汉的旅途。武汉,那座我曾经生活了四年多的城市,心情颇不宁静。曾经的我一直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踏上那条叫做求学的道路。而如今,我则是以一名职场人的身份,奔赴母校,招贤纳士,像是工作,亦像是回家。
值此母校一百二十周年校庆之际回到母校,心中的感觉尤其不同。激动且又忐忑,既后悔于校庆之时工作缘故无法前往现场,亦庆幸于在校庆日不久后的今天为母校送上迟到的生日祝福。我更担心自己目前的状况不足以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亦惭愧于自己这几年来没有做出出色的成绩能够让母校因我而傲。但我至少可以坦然的告诉母校,自己在基础教育的岗位上尽力的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把一批又一批学生送进理想的学府。我也用在母校中的几年所学,做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时间的流逝能够带走我们的记忆,它却带不走曾经烙在我们身上的印记。回忆母校,华师的校训、华师的精神、华师的文化在我脑海中翻涌。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是深深烙在我身上的第一个印记。曾经的自己对这八个大字的理解并不透彻,只是记得在学校东南门(曾经的校门)门口的影壁墙上,这八个鎏金大字经常映入眼帘。曾经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我们需要踏实、需要创新、需要做到立德树人,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这样做,却从未有过深入的理解。但当步入工作岗位,站在教学一线的时候,对着八个字的深意也逐渐开始有了理解。师者,当以务实之风气,创新之精神去做好教育教学;当以立德为己任,树人为宗旨去践行好教育方针;当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德施教,立德树人为终身之使命。
(夜幕下的华中师范大学大门)
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精神是深深烙在我身上的第二个印记。这句口号曾在我们军训时用在刺刀方队的口号中,而我很幸运的被选拔进入刺刀方队,成为其中一员。刺刀方队的训练是残酷的,特别是在训练刺杀操时,枪托会一次又一次地狠狠撞在胯骨上,先是红肿,再是破皮,最后咬牙坚持,不知疼痛。刺刀方队更是无一人退缩,在最后的结营仪式上,我们呈现出了最好的效果。我想这也是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最好体现了吧。在华师的老校区,有一块名为“博雅”的石头,而它身后的广场,也被我们亲切的称为“博雅广场”,这座广场见证了我们学生时代的很多变化,今天不再介绍,因为承载了太多故事,等到后续有机会可以专门写写。进入工作岗位后,学校里大文大理组合最好的班级的名字叫做“博雅班”,我目前也是其中一个“博雅班”的班主任,冥冥之中我的工作和母校的精神连接在一起,对我是一种心理慰藉也是一种心理鞭策,这也许也是一种“上天注定”吧。南湖浪涌、桂香灵动的校歌是深深烙在我身上的地三个印记。华师的文化一直是萦绕在我心中那挥之不去的柔软,温柔、优雅就像是她的代名词,在我毕业后,南湖校区的多数区域正式启用,多个院系也搬迁到了南湖校区。我想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应该比我们更加幸福,能够时常有机会去感受夜听南湖波浪涌,百年华大桂灵动。之前在准备班会的时候,偶然在网上听到了校歌,前奏响起的那一瞬间,来自心底的那股暖流突然就涌出了眼眶,滴落在键盘上。
(列车行驶过黄河大桥时拍摄的黄河)
屏幕上闪烁的影子,把我从回忆中拉出。我望向窗外,列车正飞速驶过黄河大桥,桥下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虽然在大学求学那几年,每年都会四次经过黄河。今天的我却是第一次如此用心的去感受,去思考这片伟大土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这一路上,我看到了高压直流电传输电网、风力发电机组、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不止一次在心中感叹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这片辽阔的华北平原更是涵养了朴实肯干的人民,近来复习小说板块,许多的三农题材作品一次又一次戳到我的内心深处。我告诉学生,小说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每个人都能在小说中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我们要以一种生活的眼光去看待小说,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小说。我还告诉学生,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不论将来走向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记得站在百姓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列车驶过驻马店站,再行驶大约十来分钟,穿越一个隧道,窗外的景色已经与华北大平原完全不同。水地逐渐多了起来,山也多了起来,树木更加翠绿,道路两旁的地势也是接连起伏不断。再陆陆续经过几个隧道,就完完全全不再是开阔的平原了。青砖白瓦、水稻梯田、绕宅小溪、村头池塘,专属于“南方”(不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南方,是我心目中的认知:河北是北方,河南是中部,河南以南都算南方)的马头墙。不得不感叹我们国家的幅员的辽阔,地域文化的差异,我想起苏轼那透彻生命的哲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实在太短暂了,祖国的美好山河都应该去领略一番,去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去感受不同城市的文化气息。我想告诉我已经毕业的孩子们,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趁年轻,趁有时间,去自由翱翔,去感受风霜,去领略繁花,去享受河山。
(路途中拍摄的田野)
窗外的绿树飞速的向后退去,道路上的车辆也被一个一个超越,车厢另一侧的轨道上时不时驶过一列高铁,和我擦肩而过。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思绪再次翻飞,回想我从2015年求学武汉到2019年毕业是四个年头,再从2019年我离开武汉到如今也已有四个年头,人生当中能有几个四年的时光?想到这里居然也有了一种“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感叹!古人诚不欺我!羲之也曾在会稽兰亭高呼:“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之览者,已将有感于斯文”。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湖北、武汉、华师曾经见证了我青春中最好的四年时光,阔别四年后的我,又将以一份什么样的答卷来向他们汇报呢?列车的播报声音把我从深深的思考中叫醒:“前方到达车站——武汉车站”,久违而又熟悉的播报在耳畔响起。回首往事,或许心有不甘、或许仍需努力,不管如何,整理好行囊,调整好情绪,踏上这片魂牵梦绕的荆楚大地。武汉,我回来了!华师,我回来了!??【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转载请必须注明,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其他教职工招聘